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
(资料图)
“这是我们通过老旧厂房改造出来的体育场地。”在成都市双流区的空港运动公园,千竞体育文创园执行董事张奇君告诉记者,最近来园区进行体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,“上午10点,羽毛球场已经迎来第二批客人。”
成都大运会刚刚结束,市民对体育的热情依旧高涨。据悉,作为“国家队”成员,成都双流正在全面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。双流体育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认为,随着这场大运“东风”的吹来,正在实现经营数据、心理预期、人气能级的协同“向上”。
双流大运会田径赛场,各国运动员奋力比拼(资料图)
经营数据“向上”
预计下半年每月业绩将有20%-30%的稳步增长空间
在成都双流,这个因机场而兴盛的城区,其体育产业的发展,也带着鲜明的航空特色。
在双流国际机场两头,有两家民营体育项目。以这两个民营项目为例,他们都以“体育+”为经营模式。“当飞机在头顶近距离降落,那一阵阵轰鸣声成为体育热情的‘助燃剂’。”逐梦枫煌体育公园坐落在双流区空港花田景区,采用“体育+景区”模式,紧邻双流国际机场,有篮球、皮划艇、桨板、足球、飞盘、射箭等体育项目。逐梦枫煌体育公园项目总经理王凌枫告诉记者,他们是国内首家航空主题的大型户外体育公园。
在机场的另一头,千竞体育文创园与空港运动公园无缝对接,区位优势很好,室内有羽毛球、篮球、乒乓球,室外有足球场,采用的是“体育+公园”的经营模式。
谈到今年的营业数据,千竞体育文创园项目执行董事张奇君充满信心。他说,相比去年同期,项目营业额翻了一倍,预计下半年的业绩每月都将有20%-30%的稳步增长空间。
心理预期“向上”
民营企业期望引进更多高级别赛事
“以往,市民的传统休闲方式可能会去旅游、购物等,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来运动。”张奇君表示,特别是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篮球等项目的互动性很强,以锻炼为纽带的交友模式越来越多。
“大运会为体育产业的创业者指明了方向。这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国际赛事,让社会各界的目光都聚集于此。”王凌枫认为,体育本身并不能直接变现,这种国家级的“引流”,能吸聚本地消费者的目光,刺激民间对体育消费的热情,进而促进“体育+”产业的发展。“普通民营企业没有实力去搞大型赛事,我们希望政府更多‘搭台’,引进更多高级别赛事,营造体育消费氛围,培育消费习惯。”
以羽毛球为例,工作日白天的收费为每小时每片场地30元。如果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玩,每个人算下来才几块钱的支出。张奇君认为,大众体育的门槛低,消费也低,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聚焦于“体育+”产业发展。
人气能级“向上”
体育+文旅让黄龙溪人气爆满
黄龙溪龙舟赛(资料图)
今年端午节,一场龙舟赛让双流黄龙溪古镇格外热闹。当体育+文旅的融合,不仅点燃了激情,更引聚了庞大的人气。
根据成都市文广旅局的统计,得益于“爱成都·迎大运”2023年首届黄龙溪端午龙舟大赛的举办,当时黄龙溪古镇吸引游客20.9万人次到现场感受赛龙舟超燃氛围,其中比赛日当天带动景区客流量接近预警线上限。
大运会的这场“东风”带给双流的是一种新尝试,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。黄龙溪的独有资源禀赋,加上体育的激情魅力,人气集聚得顺理成章。在观看龙舟赛位置极佳的茶馆和鱼疗店,坐满了游客。一家鱼疗店的老板告诉记者,来体验泡脚鱼疗的游客换了一批又一批,有了空位置,马上就有人补上。
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
双流全面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
在成都大运会中,“双流含量”很足,是竞赛项目最多、产生金牌最多、参赛选手最多的赛区。
双流不仅在大运会的显示度高,区域内的体育产业实力也不容小觑。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,双流早已进入“国家队”,拥有了国字号“金名片”。
除了比赛场馆,双流还有空港体育公园、久居福运动公园、空港花田体育公园、黄龙溪欢乐田园等项目,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体旅融合消费场景矩阵。双流区将充分利用已引进的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、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、“熊猫杯”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国际大型比赛,接棒大运赛事。积极引入NBA热血信条西南区域总决赛、四川省首届街舞公开赛等赛事,持续推动大运后新潮体育赛事氛围。创新黄龙溪端午龙舟赛等传统民俗文体赛事,提升赛事观感和市民参与度。
双流持续发展体育+产业(资料图)
据悉,双流以全面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,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体育产业建圈强链为路径,以体育产业改革创新为驱动,推动全区体育产业专业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、集聚化发展,加强体育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供应链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双流体育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