掏出手机,分分钟就可传递你的诉求,和点外卖一样方便,这就是“智慧杨桥”下便捷的“民呼我应”系统……
近年来,昆明市嵩明县杨桥街道持续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秉承“平安靠平时、大安靠大家、长安靠常抓”的“三安”理念,强化科技赋能,通过“四常、四先、四早”工作机制,把“枫桥经验”融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,推动多元解纷,构筑普治新“枫景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开门”问诊把脉
以“四常”(民情常走访、信息常摸排、群众常联系、工作常联动)为主线,采取“线下”“线上”两线排查并抓。线下深入开展“走千家访万户 听民需解民忧”专项行动,充分发挥“连心桥”调解室、民情恳谈室、基层协商议事室、社工服务室等平台作用,常态化收集民情民意40余条。县、街道、社区三级普法队伍走田头、进户头,听民意、解民怨,入户走访辖区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15000余户,在思想上尊重群众,在感情上贴近群众,排查出矛盾纠纷问题54个,需求问题160个,风险隐患56个。
线上充分利用街道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、信访系统热线、社区微信群等信息平台,倾听社会心理咨询热线中群众反映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类问题,收集信访系统中涉及面广、影响较大、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发性或复杂性疑难矛盾纠纷,着重排查群众微信上反映的潜在性、苗头性、隐患性矛盾纠纷,有效实现排查在先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。
化解矛盾纠纷
“四先四早”切中肯綮
以“四先四早”做到预防在先,苗头问题早发现。辖区831个网格员充分发挥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及时摸排发现矛盾纠纷,在日常巡查走访时全面了解格内矛盾纠纷,社区每周研判找准症结,做好“预警”处理,有力推动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,让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、少转化、少激化。
宣传在先,矛盾纠纷早化解。社区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各自分管工作政策熟的优势,组成宣传化解小分队,大家带着专业讲清政策,带着正义讲清事理,带着乡情倾心帮扶,112个小“疙瘩”,小矛盾、小怨气在“大走访、大化解”中得到有效化解。
控制在先,敏感时期早防范。街道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信息研判中心,组成研判工作专班,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分析研判,做到重点人重点事“四清”。重要时期建立了街道、社区、网格三级联络沟通机制,实行“日调度、日报告、零报告”制度,对发现的矛盾纠纷,通过“人盯人、人防加技防、人防加物防”的形式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,快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。
调解在先,矛盾纠纷早处理。日常强化对重点婚恋纠纷、土地纠纷、邻里纠纷、家庭矛盾纠纷分析研判,建立矛盾纠纷分流交办闭环处理工作机制。按照“一人一策”工作原则,分流督办,统筹协调、跟踪督办、调处化解和定期回访,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、消除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。上半年,杨桥街道共排查邻里纠纷71件、婚恋纠纷52件、家庭矛盾纠纷29件,化解矛盾纠纷138件,化解成功率达90%以上。
召开矛盾纠纷调处会
“一线化解”对症下药
以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、领导包案”一线工作法落实大走访中69个攻坚问题,以清单化、任务化推进,完成19个重难点历史遗留问题、常访问题的化解,完成23件政策性问题的答复落实。分类施策历史遗留纠纷由检察院、法院、公安、派出所、社区采取第一时间入户,第一时间联合分析,第一时间走访收集,通过调查、分析、化解、调查、化解滚动式作战的工作方法化解。
针对群众生活困难问题,街道职能部门联合社区逐一入户了解困难需求,对家庭经济收入做到精准核算,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和“兜底”措施,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重点信访件落实“五个一”包保化解要求,对群众的诉求,符合政策的尽快解决到位,生活困难的尽力帮扶到位,“情理之中、法度之外”的变通解决到位,诉求无理或过高的耐心疏导教育到位,着力打好社会平安和谐隐患仗。
“智慧杨桥”筋信骨强
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,创新“网格化+数字化”社会治理体系,搭建“5G+智慧杨桥”社会治理信息系统,将社会治理六要素“人、事、地、情、物、组织”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,实现社会治理从“碎片化”到“体系化”转变,深度融合智安小区、雪亮工程、综治视联网建设,整合辖区已建高、中、低监控探头及商场、门店和农户自建等1000余个智能探头全部接入街道、社区综治视联网平台,形成“天眼”“村眼”“户眼”信息聚成,与治理地图、数据资源池、标准地址库关联支撑,运用最新人脸识别、视频结构化分析等技术,实现各类治安要素大集中、全时空、多维度可视化呈现,推动人、地、物、事等动态要素全面采集,帮助街道随时发现纠纷隐患,实现“智慧治理”,确保重点管控、精准打击、指挥处置扁平化,风险的感知能力、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。
云南网记者 王琳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