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杭州7月31日电题:挖掘生态价值推动机制落地——浙江丽水保护绿水青山“金饭碗”
新华社记者魏一骏
站在民宿的小院里放眼望去,群山蓊郁苍翠,水库澄澈明净,优良的环境让人感觉心旷神怡。“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浙江丽水遂昌县上林山舍民宿负责人濮家栋说。
【资料图】
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,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超过3500座,是华东地区“生态屏障”,也曾是浙江省内“后发地区”。近年来,当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“金饭碗”,努力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。
图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“古堰”通济堰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
无形的生态价值如何量化?自2019年确定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,丽水以GEP(生态系统生产总值)核算为切入点,率先破题绿水青山的可量化工作,形成了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体系。
距遂昌县城20多公里的大田村依山傍水,溪水穿村而过,万余亩茶园依山势起伏,自然资源丰富。
“生态产品想通过出让交易、转移支付、抵押担保等实现经济价值,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。”中国(丽水)两山学院相关负责人说,工作人员先确定地域范围,编制生态产品核算清单,核算大田村所有生态产品的功能量,再运用经济评估的方法将功能量转化为价值量。
“GEP核算让我们对绿色‘家底’有了更清晰的掌握,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、利用和开发。”大田村党总支书记项萍介绍,借此契机,大田村以万亩茶园项目为引领,建设骑行绿道、驿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旅游度假办公综合体,在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起到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。
图为丽水松阳县松阴溪流域一景。(陈碧鑫摄)
生态溢价,在土地资源上也能量化。云和县探索“经济产出价值+生态环境增值”的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式,科学量化出让地块的生态价值,明确生态环境增值部分专用于生态环境改善建设,形成“使用者付费、保护者受益”的格局。
自2020年7月,首宗“生态地”以137%溢价率成功挂牌出让以来,截至2022年底,云和县共挂牌出让8宗“生态地”,获得163.5万元生态环境增值,云和县紧水滩镇2个山体修复项目已申报生态修复项目专项资金。
构建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体系,发布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》地方标准,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,率先建立GDP和GEP双核算、双评估、双考核机制……一个个先行先试的创新成果在丽水落地。
立足绿水青山,近年来,丽水还打造了“丽水山耕”“丽水山居”“丽水山景”等“山”字系文旅品牌。覆盖全区域、全品类、全产业的地级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“丽水山耕”,解决了困扰零散农业主体的标准化、产品营销、冷链加工、物流配送等难题,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,促进了生态溢价,“丽水山耕”营销总额超过100亿元,平均溢价30%以上。
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、相辅相成,在丽水得到生动诠释。据统计,2022年,丽水市9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水断面占99%,总体水质优良;全市森林覆盖率81.7%,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.7%。同期,丽水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70元,同比增长7.9%,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责任编辑:延菁菁
标签: